甘肅日報記者 白德斌
“老石,西裝給你裝好了,到北京了就穿上。”從家出發前往北京準備開全國兩會的時候,石壽芳代表的老伴說了和五年前同樣的話。
石壽芳的家鄉在定西市岷縣禾馱鄉石門村,那是一個小山村,他是那個村的黨支部書記。
五年之前,數十年如一日為村里辦實事的石壽芳,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。
“到北京開會,總要穿得莊重一點。”石壽芳專門讓在北京打工的兒子給他買了一套西裝,那也是他第一次穿得那么“正式”。
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,要不要那么講究穿著?你是來為農民建言的,穿什么重要嗎?石壽芳也想過這個問題,但他最后還是堅持認為要穿西裝。
“穿得精神了,我感覺開會、提建議的時候也精神!”石壽芳給出了一個真實而淳樸的理由。
石壽芳代表說,他很清楚當好人大代表和穿什么沒有多大關系,主要是能提出好建議。但是他說,以前經常在村子里和村民打交道,很少外出,說話、交流的能力非常欠缺,于是他就想到要先把自己“打扮”一番,“讓整個人都精神了,我才感覺提建議時別人會更重視。”他說。
因此,每年來開全國兩會之前,石壽芳總是會提醒老伴兒要把西裝熨一遍,并且要裝好。
今年,石壽芳代表第五次穿著那身西裝,在會場上發言,履行著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職責。
2013年、2014年,石壽芳連續兩年建議加快引洮一期工程進度。在國家發改委、水利部的重視下,2015年初,引洮一期工程通水,解決了定西115萬農村人口、30萬城鎮人口、16.1萬畝農田灌溉以及城市工業、鄉鎮企業、畜牧養殖業的用水問題。
2015年,石壽芳提出“將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納入國家補貼范圍的建議”。對于回復辦結,石壽芳覺得并不太滿意。2016年,他繼續提出這一建議。最終得到了滿意的答復。
今年,石壽芳在充分調研之后,建議國家統籌考慮各地自然災害發生和經濟發展差異特點,對救災應急啟動條件和救助標準分地區分類實行“差異化政策”,多災貧困省份給予重點支持,一方面適當降低國家救災響應啟動條件,另一方面,提高災害救助補助標準并建立動態增長機制,幫助解決受災民眾基本生活困難。
不難看出,石壽芳代表的建議從地方拓展到了全國,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。
“馬上就要‘畢業’了,我總要交出一份合格的卷子。”石壽芳代表話語中除了自信,還多了一分幽默。
石壽芳說,當了五年人大代表,視野開闊了,思想也活了不少,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。“因為村里和外面發達地方比起來還差得很遠,回去了還要加油干!”他說。
那身西裝平時怎么辦?石壽芳笑著說:“只要把群眾的事情辦好了,穿不穿都行。以后帶領村里家家戶戶都致富了,還買更好的呢!”